七夕節為什么叫乞巧節?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

          時間:2023-08-22人氣:作者:百科知識網

          七夕節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,最早起源于上古時代,在西漢的時候得到普及,鼎盛于宋代,在幾千年的歷史中,形成了非常多的習俗,七夕節也是人們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一種向往,非常的浪漫。那七夕節為什么叫乞巧節呢?您是不是也想了解看看呢?

          本文目錄

          1、七夕節為什么叫乞巧節

          2、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

          3、七夕節吃什么美食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七夕節為什么叫乞巧節

          七夕節被稱為乞巧節,主要是因為在古代民間,這一天是七姐的誕辰,而乞巧是七姐誕重要習俗之一,所以又被稱為乞巧節。相傳在七姐誕這天,古代的女性祭拜七姐,祈求她傳授精湛的手藝,讓心靈更加聰慧等,這也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          除了乞巧節之后,七夕節還被稱為七姐節、女兒節、七娘會等等,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,它最先起源于自然星象崇拜,后來人們賦予牛郎織女星傳奇色彩,并在歷史發展中將形成了美好的愛情故事,七夕節也一直留傳下來,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。

          七夕節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,最早起源于上古時代,在西漢的時候得到普及,鼎盛于宋代,在幾千年的歷史中,形成了非常多的習俗,但是有些已經消失,有些則是被繼續延續下來。

          七夕節的傳播

          七夕節的起源是中國,但是在一些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,例如日本、越南、朝鮮等,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,但是在時間方面有一定的區別。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

          關于七夕節的由來,說法非常多,其中以自然天象崇拜、時間數字崇拜、七姐誕的說法流傳最為廣泛。相傳七姐是織女星,也是紡織業、愛情的保護神,拜七姐,有祈福、祈求美好愛情的作用,也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之一,此外還有七巧貢案、染指甲、七夕觀星等習俗。

          在我國古代,人們從很早就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了,且還延伸出了完整的觀星體系,牛郎織女就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例子,經過歷史的發展,就賦予了它們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傳說,并在民間廣泛流傳,形成各種各樣關于七夕節的習俗。

          七姐誕,最早始于漢代,相傳是七姐的誕生日。在民間,人們將七姐看成是情侶、婦女、兒童的保護神,在這天,少女、少婦會在月下搭好桌子,放上時令瓜果,祭拜七姐,祈求七姐能賦予她們靈巧的雙手以及聰慧的心靈。

          七夕節的風俗

          在我國西南地區,七夕的時候有染指甲的習俗;浙江農村,流行在七夕這天用臉盆接鹵水,相傳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的眼淚,接起來抹在眼上和手上,能讓人眼明手快,此外七夕節還有斗巧、穿針乞巧、觀星等習俗。

          3

          七夕節吃什么美食

          吃巧果

          巧果的全稱是:乞巧果子。七夕節又叫乞巧節,是一個婦女期盼自己變得更為能干的一個節氣,所以,七夕節這天,會流行吃乞巧果子的傳統。

          乞巧果子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和芝麻,制作方法是將芝麻裹在面粉混合在一起,過油炸,然后裝盤食用,也可以在七夕節這天將自己做的巧果送給親朋好友。

          吃巧芽面

          七夕節的時候有吃橋芽苗的傳統,做巧芽的豆芽要提前一個星期發好,然后等豆芽長到2、3厘米的時候就可以搟面了,然后下鍋煮,在里面放入調味品,出鍋前將綠豆芽蓋在上面即可。

          吃巧酥

          巧酥俗稱是巧人,是用酥糖做成一個女人的形象,出售的時候會說是在”送巧“或者”送巧人“,意喻女子越來越能干,也有巧酥做成牛郎織女模樣的,意喻愛情美滿,十分討巧,適合在七夕節的時候食用。

          吃五子

          七夕節的時候需要拜織女,拜織女的時候需要放一些祭品,這個祭品就是五子,五子包括:桂圓、榛子、花生、瓜子、紅棗五中食物。

          在焚香禮拜之后這些貢品就成為了零嘴和宵夜,吃完之后,像織女祈求的心愿也都會完成。

          標簽: 七夕節  乞巧節  由來  
          展開全部內容
          本類推薦
          本類排行
          熱門話題